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好佳在,是耳垢栓塞不是耳中風

好佳在,是耳垢栓塞不是耳中風











「好奇寶寶」的阿媽今天早上醒來突然發覺左邊耳朵聽不見,遠在屏東的大女兒知道後,怕她得了「耳中風」,在電話另一端,催促她趕快來給我看。

晚上她到診所,聽完她的主訴,我也覺得不太樂觀,什麼都不用問,立刻戴起頭鏡,請她坐上耳鼻喉治療椅,看她左耳耳道有沒有塞耳屎。

調好頭鏡角度把光打入她左耳道,好佳在,一坨黝黑的耳屎映入眼簾,這下聽不見八成是耳垢栓塞造成,不是耳中風。我拿起一枝鐵吸管,小心翼翼伸向耳道深處的耳屎,沒想到異常順利,吸管一碰到耳屎,一下就把它整塊吸出來









我問「好奇寶寶」的阿媽,左耳是不是聽比較清楚了?她點點頭,我再從抽屜拿出音叉,







測試她兩側聽力,結果都一樣,這才放心讓她回去。



進深閱讀

耳中風=
突發性耳聾=
急性不明原因的神經性聽力障礙(簡稱AISNHL)









台灣近年來由於健保辦得有聲有色,民眾醫學知識水準略有提昇,很多人都聽過耳中風,但詳細情形大部人還是似懂非懂。

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是耳鼻喉科的急症,它的定義是72小時之內出現連續3個頻率大於30分貝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5到20,發病的年齡大多在40歲到60歲,男女比例相當,多發生於單側,很少雙側同時發生。很多人都是早上起來拿起電話來聽,發覺沒有聲音,再換一邊又有聲音,這才發現代誌大條!

急性的聽力障礙可以是外傷、感染、耳毒性藥物、腫瘤或血管痙攣等各種原因所引起,其中一種急性發作的聽力障礙,因為原因不明,特別命名為「#急性原因不明性神經性聽力障礙」(簡稱AISNHL),一般所謂的「#耳中風」或「#突發性耳聾」,幾乎就是指「急性不明原因的神經性聽力障礙」。

雖然說原因不明,民眾聽了還是不太滿意,那就來看看下面3個假説:

1、病毒感染:

是目前比較主流的想法,因為有一些病患在發病前有些許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可能是病毒感染造成內耳發炎,導致聽力受損;針對這種原因,口服或耳內注射類固醇是目前公認最有效,也是最多醫師採用的治療方式。


2、血管性︰

突發性耳聾好發於秋冬季節,可能是有一些病患則是因為氣候、溫度的突然轉變,導致供應內耳血流的血管血液循環不足,造成聽力障礙,所以被稱為「耳中風」;另外聽力障礙發生時間過於短暫,與血管痙攣或阻塞的症狀或有些許類似。


3、內淋巴水腫︰

水腫到某種程度內淋巴囊破裂,也會導致急性神經聽障,但這種原因會伴隨眩暈症狀。



大家所關心的治療方面,雖然有一部份的病患不用經過治療便會自己痊癒,但是並沒有辦法判定那些病患會自己好,而那些需要治療才有進步的可能,所以基本上醫師會建議治療。突發性耳聾的最佳治療時間為一個星期內,超過一星期才治療的效果便會大打折扣,因此還是會建議盡快住院接受治療。目前第一線用來治療突發性耳聾的藥物為短期內口服大量類固醇來抑制內耳發炎,另一方面配合給予血漿擴張劑(Dextran)及血管擴張劑來幫助增加內耳的血液循環,住院的病患約三成聽力有進步的可能。另外對於口服類固醇無效或有糖尿病的病患,也有報告使用耳內注射類固醇或是高壓氧的治療,但是相對來說也有其風險存在。

預後方面,愈早接受治療(發作一星期內)、初診時的聽力喪失程度較輕、高頻損失較低頻少、年紀較輕、沒有昡暈及有接受類固醇治療的患者預後較好。突發性耳聾為耳鼻喉科的急症,其病因雖然不明,但是如果發生的話一定要盡快接受診斷,在黃金期間內(一星期)接受住院治療,還是有聽力進步的可能,不用太悲觀。

其實急性不明原因的神經性聽力障礙倒是跟顏面神經麻痺有點類似,及早用類固醇治療,假以時日,耐心等候,都有改善的空間,甚至幾近完全恢復,我有一個70歲的長輩朋友,幾年前某天早上拿起聽筒要打電話,駭然發現右耳聽不到聲音,嚇得連忙跑到台大醫院急診室,住院治療,之後右邊耳朵聽力竟然逐漸恢復,現在兩邊幾乎都差不多。

不過話說回來,顏面神經麻痺的預後還是好很多。

#耳垢栓塞
#耳屎栓塞
#耳中風
#急性原因不明性神經性聽力障礙(簡稱AISNHL)


眼睛休息一下









欲看更多照片請點擊本人的
微風下午網路相簿

也歡迎由本部落格最上面右邊點擊

訂閱本部落格

加入這個網站

就可以馬上看到最新文章

或在
Facebook 向朋友推介本文章與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