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嬰兒臍疝氣Umbilical hernia









最近門診接連看了幾個不小的肚臍疝氣,父母、阿媽有夠緊張

我除了詳細檢查,排除腸子嵌塞的可能外,最重要的是給予衛教,告訴嬰兒的照顧者應注意事項,消除他們的恐慌。

嬰兒臍疝氣值得大家認識,新手父母更要知道它。看起來很可怕,只要有正確的認識,足夠的信心,假以時日,就可以看到它消失---耐心等候,必然得癒。













「發生率」

嬰兒臍疝氣發生率約為10%~30%,也就是每4~10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會出現臍疝,算是蠻高的,只是疝氣size大小有別。

男女發生率相當,黑人族群、低體重兒及早產兒中的比例較高。臍疝氣在早產兒中算是很常見,可能是因本身身體發育未完全,另外,出生時若有呼吸窘迫的情況時,也較易產生臍疝氣。而一些罕見疾病,如唐氏症、先天性甲狀腺低下症、黏多醣或其它特殊症候群症,也較一般新生兒更容易引起臍疝氣,所以發現臍疝氣,也要留意有無其它症狀。









「發生原因」

嬰兒臍疝氣可說是臍帶的併發症。胎兒在子宮時期,需要在肚子中間開一個洞,讓臍帶連結到媽媽胎盤,來獲得營養、氧氣供給以及廢物、二氧化碳排除等生理需求。出生臍帶被剪斷後,自然萎縮、掉落,理論上肚子上這個洞口就會自然密合起來,同時腹部內的兩條腹直肌會慢慢往中間靠攏,合在一齊,中間會有一條在解剖學上稱之為白線的部位,這個部位上會有結締組織將缺口完全覆蓋,如果結締組織沒長好,這個缺口就會一直存在,腹腔內的東西就會鼓出來,形成疝氣。





「檢查與評估」

臍疝氣有大有小,但一般判定嚴重程度並非僅靠觀察外觀,可在寶寶熟睡腹部肌肉放鬆後,輕輕按壓凸出的部分,當凸出部分壓下去後,就可以摸到腹部肌膜的空隙處,此空隙通常不會超出1公分,若超過2公分就算是較嚴重的臍疝氣。










「預後」

每個嬰兒出現臍疝氣的時間不一,通常出生沒多久就發現,有的可能在3~4個月大開始有較明顯的凸出,6個月後會開始逐漸變小,不到1歲就會復原,絕大部份2~3歲前會消失。若2~3歲以後,臍疝氣的情形仍未改善,或是疝氣纖維環直徑大於1.5~2公分等情形,則需要請小兒外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開刀,將缺損的部位進行修補。一般而言,臍疝氣需要開刀的機會不高。





「注意事項」

臍疝氣令人擔心的是,肚子裡面的腸子卡入疝氣纖維環,造成腸子壞死。所幸機率相當低,約1/1500,因此,父母不用過度擔心。但平常要留意,嬰兒若出現哭鬧不休、嘔吐以或臍疝氣局部紅腫、摸起來硬梆梆,裡面腸子推不回去等症狀,就有可能出現嵌塞,宜盡速帶給適當醫師檢查。




「不宜用東西壓住」

有些婆婆媽媽會將硬幣直接壓在凸出的部分,或貼膠布,或綁束帶,希望能藉由加壓改善,這不但沒有實質效用,反而容易因此出現接觸性的皮膚炎,特別是在夏天,因此不建議這麼做。



最重要是充分瞭解這個病,以平常心看待,適度留意,耐心等待它消失。再有任何疑慮,找醫學中心經驗老到的小兒外科醫師諮詢。

(本文寫作前,向馬偕小兒外科主任許錦城醫師電話請教,在此致謝)









更多圖片請點擊下面
微風下午網路相簿


歡迎由右上方點擊


訂閱本部落格

加入這個網站

閱讀最新文章

或在
Facebook 分享

2 則留言:

  1. 蕭醫師真是好學,即使執業這麼多年,仍不忘謙虛徵詢相關專家。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