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傳染性紅斑

傳染性紅斑







韻粼,9歲小三女生。幾天前才因腹痛來看病,我診斷是腸胃型感冒。那知2天後又突然發高燒,39.4E,喉嚨痛、酸痛、咳嗽、流鼻水、腹瀉、尿痛等症狀皆不明顯。

由於病程複雜,我特別給她詳細檢查身體。

喉嚨、扁桃腺紅腫,舌頭發炎,所以有白草莓舌,嘴唇稍紅。身上沒明顯疹子。脖子淋巴結有點腫大與壓痛。雙眼結膜有點紅。再讓她躺下來檢查腹部,排除盲腸炎、腹膜炎。此外,也用超音波排除腎臟問題。目前初步只能判斷是喉嚨發炎。我告訴她父母,要觀察幾種病:急性鏈球菌喉炎、腺病毒感染、川崎症。並要韻粼2天後再回診。

2天後回診,還有微燒,但臉部兩頰有鮮明粉紅色紅斑,身上有很淡的紅斑,網狀或細斑點。其它並無特別變化。



















之後再觀察三天,全身的紅疹都完全消退。

我最後診斷是傳染性紅斑



延伸閱讀



傳染性紅斑(Erythema infectiosum)=
第五疾病(Fifth disease)=
蘋果病(在日本的稱呼)








「傳染性紅斑症」又稱為「第五疾病(Fifth disease)」,因為紅斑起初長在臉頰,在日本又稱「蘋果病」。至於「傳染性紅斑症」為何又會稱為「第五疾病」呢?這是因為在二十世紀初,為了辨別小朋友的傳染性發疹病時,所給予疾病的編號,總共編了六號,其中「第五疾病」即是目前所稱的「傳染性紅斑」,不過這種分類早已甚少使用了。

「傳染性紅斑症」現在知道是由人類微小病毒B19型(parvovirus B19,簡稱B19病毒)感染兒童所引起的。人類微小病毒B19型只傳染在人類及少部分猴類中,屬人類專有病毒。「傳染性紅斑症」好發在二歲到十歲的學齡兒童,無特定流行季節,但以冬末初春較多,一般潛伏期是數天到兩個星期,具有傳染性,可經接觸傳染。

發病初期一般不會有特別的症狀,可有輕微發燒、鼻炎、頭痛等前驅症狀。一至二日後,才開始出現皮疹。皮疹出現時,可伴有癢感。「傳染性紅斑」的皮疹可分成三個階段:首先是在臉頰上出現所謂「蘋果臉」的紅斑(像臉被打耳光後的樣子);在臉頰紅斑消失後一至四日,軀幹與四肢的近心端會開始出現紅斑;接著身上的紅斑中心褪色,使得紅斑看起來像是蕾絲狀或網狀,然後在一至二星期內消退。部分病例在痊癒後約一個月,如遇溫度改變、運動、情緒激動、或陽光時,仍可能會復發,但症狀較輕。

事實上,很多被感染的小朋友, 根本連紅斑都沒有出現,即所謂「無症狀性感染」。所以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在美國,5至9歲的小朋友,1/5都已有抗體;在英國,到了成年時,60%的人血液中,都已有抗體。

在診斷方面,由於病毒不易培養,加上患者的血液檢查通常是正常的,所以「傳染性紅斑」的診斷主要靠臨床所見。臨床診斷主要是靠皮疹的兩個特點:「蘋果臉」及身上的蕾絲狀或網狀紅斑,而「傳染性紅斑」在臨床上必須與麻疹、德國麻疹、猩紅熱、玫瑰疹、腸病毒、臉頰丹毒、過敏等來做鑑別。

對於一般正常的健康人而言,「傳染性紅斑」大多沒有併發症。但根據研究,約十%的「傳染性紅斑」病童會發生關節病變。此外,在一些慢性溶血性貧血病患,則可能會引起嚴重貧血。若孕婦感染B19病毒,可能因此造成胎兒水腫或流產。

由於「傳染性紅斑」屬於自限性疾病,預後良好,因此沒症狀的病患,並不需要特別的治療,而少數有症狀的病患(如關節炎、皮膚癢等),則可給予症狀治療。雖然「傳染性紅斑」具有傳染力,但只限於發疹前,當紅疹出現時,小孩已無傳染力,所以也不需特別的隔離。


6種小兒傳染性發疹疾病



第一病:麻疹
第二病:猩紅熱
第三病:德國麻疹
第四病:Duke's disease
第五病:傳染性紅斑
第六病:玫瑰疹






眼睛休息一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