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1日 星期五

含高鐵質食物 缺鐵性貧血的飲食療法 - 如何攝取含高鐵食物

🌺 含高鐵質食物 

缺鐵性貧血的飲食療法

- 如何攝取含高鐵食物


💠增加鐵質攝取的重點:


均衡飲食,多選各類含豐富鐵質的食物。

配搭肉類進食,可大幅增加吸收深綠色蔬菜和豆類中的鐵質。

飲食選擇及配搭得宜,可增加鐵質攝取:

適量進食肉類、魚、海產,

多選吃深綠色蔬菜、乾豆、果仁

與維生素C 豐富的蔬果一起食用,可促進吸收植物中的鐵質。

貧血和容易缺鐵的人士,進餐時避免飲用茶及咖啡( 隔1~2)小時


🔹鐵質有什麼功用?


鐵質是製造血紅素的主要元素。血紅素存於紅血球內,負責運送氧氣至身體各個部位。鐵質亦在人體能量供應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缺乏鐵質可導致貧血、臉色蒼白、頭暈、心悸、疲倦乏力、工作能力和運動耐力大為降低、免疫力下降和難以集中精神等。對於兒童,缺乏鐵質會影響他們的認知及學習能力。


🔺懷孕中的婦女鐵質需求大增,以製造足夠的紅血球供應自身及生長中的胎兒所需。孕婦嚴重貧血會導致胎兒缺鐵,影響其腦部發展。


🔻我們每日需要多少鐵質?

不同組別人士每日鐵質的建議攝取量:


18至49歲的女士及懷孕初期的女士 :20 毫克

懷孕中期的女士 :24 毫克

懷孕後期的女士 :29 毫克

哺乳期的女士: 24 毫克

50歲或以上的女士(更年期後) :12 毫克

成年男士: 12 毫克


🔅身體會因應需要調節腸道吸收鐵質的效率。當身體鐵質不足時,腸道會增加鐵質的吸收,鐵質充足時吸收率則減少。



🔴鐵質的食物來源


🔹動物性的高鐵質食物


肉類、家禽類、肝臟、魚和海產中的鐵質,含容易吸收的血紅素鐵。


紅肉 (牛、豬和羊肉) 的血紅素鐵特別豐富,然而過量進食會增加大腸癌風險。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建議每星期進食不超過500克的熟紅肉 (相等於烹調前約700至750克),同時避免加工肉類,例如火腿、煙肉和香腸等,進食多種鐵質豐富的食物是達至營養均衡的最好方法。


對於缺鐵或鐵質需求高的人士,進食紅肉和間中選吃肝臟,有助加快提升體內鐵質水平,改善貧血。


🔹植物性的高鐵質食物


植物性食物中的鐵質屬非血紅素鐵,吸收率比肉類的低,而且腸道吸收的比率亦受飲食中的其他食物影響。肉類、魚類及維生素C均有利吸收植物性食物中的鐵質; 咖啡及茶中的單寧酸,蔬菜、豆類及穀物中的植酸則阻礙吸收



🔸怎樣配搭飲食可增加鐵質吸收?


每餐需進食適量肉類、魚、海產及豐富鐵質的蔬菜,用餐後進食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令整餐的鐵質更易被吸收:



🔴造成鐵缺乏的原因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鐵質在人體中的主要功能似乎只與造血功能有關,尤其當人們發生貧血時,總是會想到要補充鐵質來改善貧血的問題。但是事實上,造成貧血的原因不一定是缺乏某些營養素所造成,例如失血過多(可能因為外傷、 分娩、消化道潰瘍出血、寄生蟲....造成)、藥物干擾維生素B12或葉酸的吸收、 溶血性或紅血球破壞多....等等。雖然發生的原因與營養無關,但治療時仍需要藉著補充營養的方式來達到復原的目的。而營養性貧血的原因也很多,不一定是鐵 質不足,蛋白質、葉酸、維生素C、維生素B6、維生素B12或銅的不足也都可能造成貧血。因此當發生貧血時,必需先了解造成貧血的真正原因,對症處理,才能有效的改善貧血現象。


🔴易發生缺鐵性貧血的族群

  

其實,人體對鐵質的需要量,在人生的不同時期中並不想同。孩童、青少年 等時期,由於身體快速的長大,所需要的鐵質也相對增加;女性在開始有月經之後,血液的流失會使鐵質的損失增加,這種情況會持續到停經之間;懷孕婦女雖 然沒有月經的血液流失,但因本身的身體組織增加及胎兒成長的需要,對鐵質的需求量會比平時增加;哺乳婦因為乳汁的分泌,所需的鐵質比平時多。在這些鐵質需求量增加的情況下,人體會先利用原本儲存在人體內的鐵質來供應,但是若飲食中的鐵質補充跟不上消耗量時,便會使體內儲存的的鐵質逐漸減少,當鐵質存量嚴重耗竭時,血紅素的產生便會減少,至血紅素的濃度降至正常值以下時,便發生缺鐵性貧血。


此外,患有慢性腹瀉、胃酸缺乏等腸胃疾病,或服用過多制酸劑(含中和胃 酸之成份)的人,都可能使鐵質的吸收受到影響,即使飲食中補充鐵質,也可能因為吸收量不足而造成貧血的現象。


🔵鐵質的食物來源


食物中最佳的鐵質來源是肝臟,其次則是 牡蠣、貝類、腎臟、心臟、瘦肉、雞、魚等。植物則以紫菜(海菜)、乾豆類、全穀、堅果及深色蔬菜為鐵質的最佳來源,其次如葡萄乾、紅棗。


 


⏺鐵質的吸收


人體對抗鐵質的損失及維持體內的鐵質平衡,主要是藉著小腸吸收的改變而 達成。在正常狀況下,飲食中鐵質的收率約為10-15%,也有研究認為介於1-40% 之間。事實上,腸道吸收鐵質的比率,主要是取決於人體對鐵質的需求程度(鐵 質的營養狀況),當人體缺乏鐵質時,身體為了補償體內不足的鐵質,會增加小 腸鐵質的吸收,直到體內的鐵質存量足夠為止。此外,飲食中的鐵質含量、鐵質 的化學型態、食物其他營養成份也都會影響鐵質的吸收。

 

🔸影響鐵質吸收的飲食因素


一、鐵質的化學型態


來自肉類、禽類及魚類的鐵質,約有40%是血基質鐵(heme iron),其餘是非血基質鐵(non heme iron),血基質鐵的吸收率較高,大約是15,而非血基質鐵佔了食物中鐵質總量的80%以上,它的收率只有2-20%。非血基質鐵,若必需是在通過十二指腸及空腸前段時,成為溶解型式,才能被吸收, 因此容易受到飲食中其它營養素及物質的影響,而血基質鐵則較不受影響, 這是因為小腸中有特殊性血基質結合位置(specific heme-binding sites)的 緣故。


二、食物其他營養成份


1.多酚類:


非血基質鐵在小腸中的溶解度是決定其吸收率的主要因素。在植物性食 品中所含的多酚類(polyphenolics)及植酸(phytates),己知會與非血基質鐵結合,而降低其溶解度而使吸收率減低。例如單寧(存在於茶及咖啡中),會與鐵質結合成為不容解的鐵-單寧複合物而影響鐵質的吸收。當單寧的量愈多時,抑制鐵質吸收的現象也愈強烈。除了茶和咖啡外,一些蔬菜及青草茶中的多酚類對鐵質的吸收亦有不利的影響。


2.植酸:


植酸存在於全穀類、豆類、核果類及種子中,能與鐵質結合,大幅降低鐵質的吸收。而攝取全麥麵包時,對鐵質吸收的影響要視其中所含的麥麩份 量而定,因為麥麩中富含植酸。然而在製作全麥麵包的過程中,醱酵及烘焙的過程可以使植酸被水解,所以,其鐵質的吸收會比未醱酵的全麥麵粉製品好。

一般之可食豆類作湯時,其鐵質吸收僅有1-2%左右。如扁豆、黑豆和 黃豆。若食物混入黃豆時,會抑制食物中所有的鐵質吸收。但是瑞士的學者 研究黃豆分離蛋白時,將其中所含植酸完全除去時,發現鐵質的吸收可以增 加4-5倍。因此他們提出:飲食中的植酸攝取量要降到每餐小於十毫克以下 時,才能使鐵質吸收不受影響。


雖然黃豆的確會降低鐵質的吸收,但透過食加工的技術可以改善黃豆所 含之鐵質的吸收,例如以黃豆醱酵所製成的食品,如味噌、納豆、天貝 (tempeh,一種印尼所產之黃豆醱酵食品),因為醱酵的作用,使植酸已被破壞;以及用葡萄糖酸(gluconic acid)為凝固劑所製成的豆腐(市售盒裝 豆腐,含鈣量較傳統豆腐低),鐵質的吸收率比黃豆粉高。相對地,若是用 鈣鹽(石膏,或稱為硫酸鈣)作為凝固劑所製成的豆腐,鐵質的吸收不會比 黃豆粉好,因為鈣質的量增加時,會抑制鐵質的吸收。


3.纖維質


全穀類、豆類、核果類及種子中也富含纖維質,一般被認為也會對鐵質的吸收造成不利的影響。然而對一些自願者所作的鐵質平衡研究指出:不論 食用高纖維及低纖維飲食,鐵質吸收並無差異。不過,這樣的說法可能是一 種錯誤,因為這些食物中所含的植酸對鐵質吸收的抑制作用太強,於是造成 纖維質不影響鐵質吸收的假象。


4.維生素C


雖然在飲食中加入核果會抑制鐵質的吸收,但有研究證實:適量的添加維生素C可以改善穀類中植酸抑制鐵質吸收的效果。維生素C是促進非血基質鐵吸收的強力因素,75毫克的維生素C可以使吸收率上升3-4倍。


5.酸性物質


非血基質鐵,在胃酸的作用下(酸鹼值小於7),會形成帶二價正電可溶 性的亞鐵離子,在通過十二指腸及空腸前段時被吸收。由於食物進入小腸後,酸鹼值會逐漸上升,若是胃酸分泌不足或是因為服用制酸劑而減少了胃 酸的作用,便會使鐵質吸收大受影響。


一般而言,由於素食者飲中的蔬菜及豆類較多,且鐵質來源又都是非血基質鐵,因此被認為是可能缺乏鐵質的族群。但是當這些非血基質鐵透過維生素C(75毫克)的協助時,鐵質的吸收率與非素食者每餐大約食用3兩的肉類的效果相等,這可能是維生素C使鐵質形成可溶的亞鐵型式所造成。此外,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可在水果及蔬菜中發現)及發現在 sauerkraut(一種德國泡菜)中的乳酸,都可以增加鐵質的吸收,且檸檬酸可以與維生素C併用產生加成作用。










( 以上整理自網路文

章謝謝各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