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司馬庫斯

司馬庫斯

Smangus
I-K






                       

16:6 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 ---聖經詩篇16:6





「上帝的部落•泰雅的故鄉」
(水蜜桃的故鄉)


前一句是司馬庫斯官方網站的標語,後面那句是我加上去的。

跟別人說我最近去了司馬庫斯,每一個人都一臉???,不知司馬庫斯是蝦米碗糕,更不用說在那裡,說不定有人以為我出國去了。

在地圖上,司馬庫斯幾乎就在台灣北半部,東西間的中點,台灣中間都是崇山峻嶺,所以司馬庫斯可以說是,感覺上也是,在

深山林裡
(用台語發音味道更道地)

從空中鳥瞰,它位於衆多高山環繞中的一座小山頭。


照片取自小地方新聞網鐘勝雄先生敏感國土的使用模式(1)司馬庫斯-上帝垂愛的部落




司馬庫斯是泰雅族話Smangus的音譯,司馬庫斯地名的由來,是為紀念一位名為 Mangus(馬庫斯)的祖先,Smangus(司馬庫斯)則是對於這位祖先的尊稱。

司馬庫斯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高山上,雖然地勢不算挺高,但可能是台灣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曾有「黑色部落」之外號。1979年這裡才開始有電力供應,1995年對外道路才開通。在對外道路開通之前,居民只能花數小時以徒步方式越過河谷到達新光部落,再利用當地的道路和外界聯繫、取得民生物資。在發現神木以及道路開通之後,初步解決了居民對外交通的問題,才剛始出現觀光客的足跡。





會去司馬庫斯算是擦槍走火,之前教會好友煥雯兄跟我提起,司馬庫斯風景不錯,我上網作了一些研究,覺得要帶弟兄姊妹上去,可能要先去實地探堪一下,特別是要開一趟,才能知道入山的路况如何。但想到一趟來回也要7、8個小時,一天內太累了,所以本來約煥雯兄週二到內灣、橫山去走走、照相,只打算順便看一下入山起點而已,並沒計劃進去。不料那天天公不作美,受颱風尾影響,陰天沒藍空,不是照風景的好日子,我想想,不照相乾脆改變計劃,進去司馬庫斯,我與煥雯兄商量,他馬上首肯,就這樣臨時起義,拜訪這個躲在深山林裡的黑色部落。





進司馬庫斯的路很特別,先經懸崖峭壁,再進入山林,接著就蜿蜒於山腹,時而爬昇至山嵴,時而下降到河谷,過橋再上昇又下降再上昇,最






後--開了2個多小時的山路--終於看到寫著:

「上帝的部落•泰雅的故鄉」的門坊







到了!

我們迫不急待的開入山門,進入部落的主廣場,下了車四周一看,有點失望。





沒有造型獨特的遊客服務中心,也無漂亮的民宿,停車場還是泥土地面,四周的房屋幾乎都是木頭蓋的,也幾乎都是黑色的,名符其實的「黑色的部落」;有很多木雕,造形古拙樸實,對看慣有美麗線條、完美比例的希臘式雕像,或世界各大都會漂亮的現代雕塑的遊客,一開始會有點不適應,必須調整心態,用謙卑、包容的心來認識、瞭解這個深山林裏的部落,才能來得高興,去得滿足。





我們先到部落各處去拍照。這裡最漂亮的建築,莫過於小學(新光國小司馬庫斯分校),造型很獨特,後面有一個很漂亮的籃球場;其次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泰雅爾中會司馬庫斯教會,造型樸實無華,它的前面有









一個蠻大的草地。大肆拍完後已是接近下午一點,早已飢腸轆轆,開始找呷飯的所在囉!煥雯兄說這裏好像沒有餐廳,剛才還看到外來遊客在吃泡麵。是金嘢阿假嘢,代誌大條。我四周一看,找像餐廳的建築物,看到一間比較大的黑房子,前面掛一個牌子,牌子上寫雅竹,雅竹的下面有幾個圖案,看起來勉強像筷子、碗、湯匙,大概是餐廳吧!我們很高興地走進去,裡面暗賒賒,看起來像柑阿店,裡面坐一個老太婆,有賣泡麵,心頭湧上一縷失望,我鍥而不捨走出來,看到外面貼一個牌子「補給站」,原來是雜貨店,統一超商應該賠本來這裡開一家7-11,建立美好形象,不過深山林裡補貨很頭痛;柑阿店外面有一座樓梯通二樓,這下有希望,說不定上面是餐廳。走上2樓,Bingo!果然是餐廳,還蠻大間的,不過這下問題來了,它好像只作住宿客的生意,我們臨時散客,沒事先預約,不知收不收。問一個看起來像服務生的女人,她說要進去問老闆。沒多久她就走出來說「可以」。







太棒了!八肚有救了

我們找了一張桌子坐下來,不久菜就端上來了,還不錯,5菜1湯,一個人200塊。菜、肉大都是當地食材,可是別的地方吃不到的哦!





吃飽飯想想,千里迢迢入山,往返開車要5、6個小時,豈可空手而回。現在還是水蜜桃產季,當然要買個水蜜桃回去。司馬庫斯的水蜜桃也是採聯合販售制,避免削價競爭,所以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工作人員說今天是最後一天,樹上的水蜜桃都採收得差不多了。在這裡買有一個好處,不會有到山上買到漂洋過海,長途運到這裡賣遊客的水果,而令人暈倒的糗事發生。




買完沒多久,就下起傾盆午後大雨,緊酸!我跟煥雯兄就倉皇開車下山。










邊開車邊胡思亂想。位處台灣中間,深山林內的司馬庫斯,在古時算是世外桃園,耕作打獵,自給自足。但在地球村的現代,跟當代主流社會交流是無可避免的命運,也一定受到影響,甚至被同化,台灣過去歷史中的平埔族就是很好的例子。簡單的物質生活不能再滿足已受外界薰染的心靈,跟外界的互動就更迫切,於是就要有聯外道路,它有利有弊,弊是外界的強勢文化與勢力可能入侵,且一旦颱風丶道路坍方,就會變成續發性山中孤島,嗷嗷待「補」。






司馬庫斯部落的領導者似乎努力在取得一個平衡點,但其前景實在不樂觀,無論如何,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所幸近年台灣人漸漸改變對原住民的態度,有些人甚至主動幫助他們。





公視與國際團隊花了15個月,拍攝製作"司馬庫斯"的紀錄片,於2011-06-30晚上十點首播。裡面除了呈現司馬庫斯的美以及泰雅族人的生活智慧之外,還幫記錄片中的靈魂人物部落頭目圓了一個夢,就是用直升機載著頭目, 鳥瞰他守護大半輩子的部落土地。





下了山,煥雯兄拿起在山上喝完,瓶蓋轉緊的飲料寶特瓶給我看,怎麼凹進去了,原來我們不小心把司馬庫斯的空氣帶了一點下來,山上氣壓低,山下氣壓高,瓶外氣壓高的空氣,把軟塑膠瓶向氣壓低的瓶內壓迫,所以寶特瓶就凹陷進去。煥雯兄是理工教授,難怪他會注意到這現象。






車上除了這寶特瓶內的司馬庫斯空間外,還有一個意外的乘客,一隻司馬庫斯的黑蚊子,牠不但搭便車還「行竊」--偷吸血,看牠滿肚子紅色血液,不知是煥雯兄的還是我的。






我們此行到司馬庫斯,嚴格來講是蜻蜓點水的探路,不是旅遊,到司馬庫斯要真正體驗它的優美,必須去走它的幾條步道。


要目睹司馬庫斯的景致,請點擊下面網路相簿:
微風下午網路相簿



司馬庫斯可說是模範原住民部落,也是台灣長老教會一份子,我們的弟兄姐妹。除了地理位置與自然景致外,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以人為本,以共榮為目標的 Tnunan共同經營模式。Tnunan的泰雅語原意為「共同編織、分享」。加入Tnunan的會員,原本的私有土地將成為部落公共資產(簡單講就是「充公」),並由司馬庫斯部落發展協會決定後續應當如何運用。協會運作模式,採用泰雅族傳統共識決議,而非民主社會中的投票決定,避免投票過程會傷害少數利益的感情。欲進一步了解,有一篇讀了令人感動的文章,推薦你來讀,請點擊下面:

小地方新聞網,鐘勝雄:敏感國土的使用模式(1) 司馬庫斯-上帝垂愛的部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