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

類固醇戒斷症候群

類固醇戒斷症候群





最近碰到一個疑似類固醇戒斷症候群的病人,讓我從病人身上多學了一個經驗。

63歲的郭先生,來給我看感冒,看完閒聊告訴我說他前幾個禮拜才一點掛掉。原來 幾個禮拜前郭先生罹患右側顏面神經麻痺,是週邊神經型的,又叫貝爾氏麻痹症(Bell's palsy)。

他去住家附近一間中型醫院看病, 醫生給他開兩種藥,類固醇:1顆5毫克,一次吃兩顆,一天吃三次,共六顆;與合利他命F50,一次吃一顆,一天吃三次。
吃了一個禮拜之後,他回去複診,由於他對合利他命F50的副作用反應強烈(手抖、浮腫、焦躁、心悸、頭暈、失眠), 醫生就把所有的藥(包括類固醇與合利他命F50)都停掉。那知第二天早上他要起床時,覺得頭很暈會痛、全身無力、噁心 ,最難過是心跳很快,心臟好像要從胸口跳出來一樣,整個人非常難過,好像要死了一樣,他忍耐了半天終於叫了救護車,送到附近醫院急診,醫生給他做了心電圖及抽血檢查,除了心跳很快之外,大致上沒有發現其他異常。最後醫生根據他的最近病史以及服藥史,推測可能是類固醇戒斷症候群,不過還是囑咐他到心臟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查,排除是不是有潛伏之冠狀動脈疾病,誘發這次類固醇戒斷症候群。

我聽了他的故事有一個疑問, 一天吃類固醇30毫克吃了一個禮拜,劑量不算很高,突然停掉,就會產生戒斷症候群嗎?會不會是合利他命F50(含活性維他命B1 150毫克)的戒斷症候群? 他說不是,因為他吃了合利他命F50很不舒服,好幾天前就自動把它停掉了。

從這個病人身上讓我學到一個經驗,口服類固醇就算劑量不是非常高,吃5天以上,還是有可能會引起戒斷症候群,要停掉還是要慢慢停(Tapering)。

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是人體一種由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重要荷爾蒙,通常都是早上起床開始產生,每天分泌約20 mg,來滿足每天人體生理機能所需。它在體內的作用相當廣泛、複雜,涉及生理系統作用如壓力反應,免疫反應,發炎反應,醣類代謝作用,蛋白質分解代謝等。緊急時可以分泌5倍以上的量, 造成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產生額外的能量,以應付危機狀況。

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在體內的分泌受相當精密的控制,首先由下視丘分泌一種叫Corticotropine releasing factor(CRF)的荷爾蒙,CRF再刺激腦垂腺(又叫腦下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而ACTH再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腎上腺皮質類固醇,這樣三層的管控可以做到極精密的調節。

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會使下視丘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素(CRH)受到抑制,使得腦垂腺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分泌也不足,最後導致腎上腺分泌不足,一旦突然停藥,這個精密的分泌控制系統一下子反應不過來,血中腎上腺皮質類固醇不足,會引起許多症狀如症狀低血壓、低血糖、低血鈉、肌肉無力、肌肉關節疼痛、噁心、嘔吐、厭食、體重減輕、皮膚炎等,嚴重時造成昏迷,甚至死亡,這稱為戒斷症候群發生。有所謂的HHWW症狀;即低血壓(hypotension)、低血糖(hypoglycemia)、肌無力(weakness)及肌肉耗損(muscle wasting)。

類固醇戒斷症候群多發生在長期使用類固醇或使用大量類固醇的病人,所以這類病人要停藥宜慢慢減量;然而也有病人體質特別,藥量雖不大,也沒用幾天,驟然停藥,身體也很不舒服。

(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的副作用很多,有的還很嚴重,除非萬不得已才使用。常用形式有口服錠劑、鼻噴劑、氣管吸入、藥膏,除了口服以外,其它劑型劑量都很少,產生副作用機會不高,所以只有口服要特別注意。





■ 口服類固醇的一般臨床應用

●治療急性或慢性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症

●嚴重急性感染,當中毒性感染伴有休克或感染造成的炎性症狀對患者生命構成威脅時,使用類固醇抑制炎性症狀,使患者渡過危險期抗休克:此類藥物對於各種休克都會產生有利的作用

●治療自身免疫病和嚴重過敏性疾病,如類風濕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重症肌無力、顏面神經麻痺、嚴重氣喘、過敏性皮膚疾病(像蕁麻疹)等疾病

●此外這類藥物還可以用於器官移植後抑制排異反應,保證移植器官安全存活,防止重要器官的炎症和瘢痕的形成:腦膜、胸膜、腹膜、心包、關節、眼部等重要器官的炎症和瘢痕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後果,在感染的早期使用類固醇可以減輕這種損害。

●類固醇還可以治療包括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過敏性紫癜等血液病和一部分癌症。

正確的使用類固醇,可將HPA AXIS的抑制降到最低:

1.選擇短效及中效型的類固醇。
2.給藥方式最好是單一劑量,於早上9點前給藥,所產生的壓抑作用最低。
3.使用有效最低劑量。
4.除非必要,治療劑量給藥期間應盡量縮短。
5.停用類固醇須循序漸減,不可遽然停藥。

類固醇戒斷症候群,必然因臨床上普遍的使用或濫用而日益多見,應謹慎的選擇正確用藥及合理的停藥,以期能避免類固醇戒斷症候群的出現,危及病人的生命。

現在台灣醫界在使用類固醇上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深深影響民眾健康,到目前不見任何衛生單位採取任何對策, 那就是很多開業醫師在治療感冒或一般皮膚疾病上,常常使用他們錯誤認為有什神效的美國仙丹-口服類固醇,民眾都不知道自己吃了類固醇,這情形在南部更嚴重,基本上一般的感冒,除非有引起嚴重的氣喘,吃口服的類固醇非但沒有用處還有可能引起很多副作用像傷胃、打嗝、甚至還可能降低免疫功能,造成嚴重併發症等。而且還有還會發生類固醇戒斷症候群:如果一個病人去看同一個醫師,連續看三次,一次給3天藥,每包藥裡面都放類固醇,連續吃了9天類固醇, 九天之後病人覺得好很多 停藥了,有可能會產生類固醇戒斷症候群。

希望台灣人早日民智大開,大家都有正確的醫學常識,讓街上的開業醫生無法再偷偷的給病人加口服的類固醇,要給別人開口服類固醇之前一定要告知病人,以及他要使用類固醇的根據和可能副作用。也希望我們的衛生主管機關負起責任來保護國民的身體健康,在這之前就只有請各位讀者自保了,到別家診所去看感冒或是皮膚疾病時,請一定要提醒醫師,不要給你開口服的類固醇。


歡迎由本部落格最上面右邊點擊

訂閱本部落格

加入這個網站

就可以馬上看到最新文章 



或在Facebook 向朋友推介本文章與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