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
無心插柳柳成蔭
本來是要去拍漁人碼頭的,卻大出意料之外,照到淡水基督長老教會去了,而且收穫還意外的豐碩
等了連續兩天,昨天天氣不錯,可惜藍天覆蓋一層淡淡的白色薄膜,決定不出去;今天那層薄膜掉了,露出清澈的湛藍,中午,就照上週原訂計劃,沿快速道路開到淡水,去拍淡水漁人碼頭的紅色大橋(跨港大橋,AKA 情人橋),沒料到,大橋在更換纜繩封閉起來,而且還塗上白漆,怎麼照?
没紅色大橋可照,只好去拍淡水福容大飯店-漁人碼頭
以漁港為前景,倒是有些照頭
有藍天、白雲拔刀相助,青菜拍都好看
'
照完靈機一動,還有時間,倒不如趁此機會去補拍淡水基督長老教會?
上次5月與信裕兄「出任務」來淡水基督長老教會,順便拍了幾張,那時候是上午,教堂背光,有打算日後找個時間再來拍,選期不如撞期,就是今天,現在是下午,太陽應該在教堂前面,時機不錯,只是遠處天空還有幾朵灰雲,怕怕,反正就在附近,去看看無妨
沒想到我車子的GPS沒有淡水基督長老教會,只能憑記憶找馬偕路,淡水不大,找得很輕鬆,在中山路路旁停好車,下車踮腳就望見教堂的尖塔,循著塔尖很容易就找到淡水基督長老教會
教堂還沒到就看見路旁的馬偕壁畫,感覺很親切
先從遠處照幾張
再爬上矮靠牆照
教堂左邊有一棵青葱茂密的雞蛋花樹,相得益彰
這個時候教堂背面天空藍得發紫,尤其難得的是非常純淨,連一絲白雲也沒有,攝影碰到這種天空,簡直卯死!不過心裡壓力很大,深怕相機操作不當、或鏡頭骯髒、或 Miss 很外的角度,白白浪費上帝賜給我的千載難逢機會
淡水基督長老教會現在也是知名的婚紗照取景地點,因為象徵幸福的教堂,就是新人期待相愛一生的永恆見證,今天看到3對新人來此拍照
碰到蔡牧師,承他好意,得以進去教堂裡面拍攝
教堂外有一個讓人坐下來休息的小廣場,其中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地上這個圓形的地磚圖案,裡面只有2個圖:一個教堂、一個心,教堂不問也知道在指淡水基督長老教會,這個圓圈的涵義不言而諭:淡水基督長老教會自許對社區有愛
我想盡辦法把淡水基督長老教會與圓圈全部照在一張相片内,沒成功,
新增說明文字 |
這2張有沾到一點邊,勉強交差
再到教堂圍牆內照,當然要用獨特角度,不恥下躺,照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異類相片
再下去淡水長老教會前廣場的藝術川廊拍照,教會在這裡特別製作了馬偕腳蹤巡禮的路線圖
要後進去教堂內拍照,要先經過側邊,可以看到「客西馬尼禱告圖」的彩色玻璃畫全貌
教堂雖很樸素,但用很多彩繪玻璃圖畫裝飾
「客西馬尼禱告圖」
「五餅二魚」
這次淡水拍照,上帝把我關掉漁人碼頭情人橋的門,原來祂早已為我開了淡水基督長老教會的路,還給我意外的驚喜,超過我所求所想,而且還意外碰到蔡牧師
晚上開車回家,下起一陣傾盆大雨,次日天空積了不少厚重雲層,原來昨天下午是這陣子最好的戶外攝影吉時良辰,內心滿溢感恩
淡水基督長老教會位於淡水馬偕街8號
1872年三月九日馬偕博士(偕叡理牧師)登陸淡水,四月十日在今馬偕街24號後方租屋為會堂開始,翌年二月獲嚴清華等五位信教徒受洗,正式成立淡水教會,也是北台灣第一所教會。
約在1890年馬偕博士在其醫館西鄰,購得地主陳阿順的洋樓,改建成淡水第一所禮拜堂(之前都是租屋)。從一張明治年間的風景照,可看出其建築風格是典型的馬偕所設計的小教堂樣式。格局三落二進,前落為禮拜廳,中部面開三間,有過水廊接後落。可能是義塾和傳道人宿舍。
白色禮拜堂,北美洲樣式,有磚造白灰牆,建於1915,55坪可容八十人禮拜,鐘樓置於正前方為其特色。建築事宜是由當時台北中會「會堂建築部」的吳威廉牧師主持。
哥德式紅磚禮拜堂,建於1932,1933年11月28日落成使用。
這棟仿歌德式教堂,由著名洋樓匠師黃阿樹(人稱「樹司」)承蓋,三萬塊品質極佳的「黃東茂」磚,以精細的磚工砌出變化有序的壁面。內部以11.6公尺大跨距鐵骨托住屋頂。80餘年來始終保持原貌,內部之座椅、講台、聖桌尚在使用。 1986年經大翻修,因台灣紅瓦難以維修,而翻換瑞典進口之鋁質浪板,並且更替破損殆盡的彩色玻璃,特別是正面和鐘樓五扇窗戶之圖案,使這座美麗的教堂更典雅別緻
淡水教會一百三十五年來,經過七任牧師牧養,目前有五百餘位信徒,每禮拜天分兩堂禮拜。第一堂九點半開始,採傳統禮拜儀式和台語為主,而第二堂11點開始,採較流行的敬拜讚美方式,以華語為主。而兒童主日學則在點九半。
欲看更多精采照片,請用滑鼠左鍵點擊下面
歡迎由本部落格最上面右邊點擊
訂閱本部落格
或
加入這個網站
就可以馬上看到最新文章
或在Facebook 向朋友推介本文章與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