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大蘋果
歌林多城之於保羅時代,類似大蘋果(紐約)之於今日。哥林多城位於哥林多地峽(Isthmus of Corinth)西南方。這地峽是連接希臘本土南部和伯羅奔尼撒半島兩者的頸狀狹窄土地。哥林多其地理位置不但掌控了希臘南、北陸路的通道,而且它還配置了兩個港口,坐收航海貿易之利。它被形容為「富裕之城」(wealthy city),也就是因為它以地利之便,坐收南北和東西方貿易路線上的各種稅賦,財源滾滾,所以它是當時一個非常繁華富裕的商業貿易大都會。
我們在今日台北的大教會(複數),有沒有可能成為哥林多教會?
透過深入研讀哥林多前後書,多少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我們屬於現代台北都會大教會,自己本身可能有的問題。
介紹大家讀一篇水準很高的文章,刊載於2019/12/10發行的171期新使者雜誌,台神新約學教授孫寶玲的«歌林多前書導論»,很久沒有在上面看到這麼有學術性的文章,幾個禮拜前曾與一位前台神老師聊天,對方深深感慨,最近台神的神學老師較疏於學術研究。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strTID=1&strISID=171&strMAGID=M2019121304779
孫寶玲教授(男人,19561121~),於香港出生和長大,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化學系畢業,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道學碩士(M. Div.),美國南方浸信會神學院哲學博士(Ph.D.,1993)。1993~2009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任教。2009~2016年轉往新加坡浸信會神學院任教(曾任院長),2017~2018年在台灣神學研究院任客座教授。2019年正式加入台灣神學研究院,成為專任教授。
透過落落長的哥林多前後書(16+13章),哥林多教會大概是保羅時代的教會,我們最熟悉了解的,很可惜絕大多數都是它的一些不好問題,因此要從保羅時代教會來看現代大都會教會的問題,哥林多前後書可以說是最好的材料,而且連現代較龜毛的學者也接受這兩卷是貨真價實保羅的7書信之2。
"福音承載的是神救贖人、呼召人成聖的敘述,福音既不只是「相信」,也不只有「天堂」。倫理生活是福音必然的面相;事實上,群體生活就是倫理生活的最佳說明。......福音不僅是腦袋或心靈「相信」,而是實踐源於神、人和己的生命。福音的敘述以神開始,以神作終末。......耶穌基督的死滅了罪和死亡的權勢,替人成為罪,使人與神和好。基督的復活是初熟果子,成為死人復活的根據,使萬物更新再造。福音是神在基督裡的全新創造。在此與彼之間,福音的群體和使者,宣講、見證、活出這福音。"
雖然福音派的味道很濃,還是幫助很大。
蘋果很好看,可能也很好吃( 我不喜歡吃),也只能當水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