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
颱風來時,有人太閒,到海邊看滔天巨浪
我則去拍颱風來時特有的,詭異的天空美景
這次出遊拍照選基隆和平島,以前叫「和平島公園」,換了市長,現在改包裝叫「和平島海角樂園」,公園或樂園只佔和平島一小角,的確是「海角」
101年6月21日和平島海角樂園正式開幕
和平島在清朝前期稱為「雞籠嶼」或「大雞籠嶼」,為北台灣最早有西人足跡的地方,也是基隆最早有漢人入墾的地方之一;在西元1870年,為了要與東北方海上的「小雞籠嶼(即今天的基隆嶼)」區隔,改名為「社寮嶼」,因為當時島上聚集凱達格蘭族之大雞籠社的房舍;島上最早的原住民為凱達格蘭族的巴賽人(Katagalan Basaijo)。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後才又改名為和平島。園區內盡是獨特的海蝕地形景觀,如海蝕崖、海蝕平台、海蝕溝,最有名的有「千疊敷」和「萬人堆」。
這次來停車要錢(內行人停外面造船廠圍牆外馬路旁不用錢),入園要花60元買門票。
入園,原來的大旗魚石雕變成海浪巨石,又亂花錢
還好,天空還有大片湛藍,當然要躺下來照,才能照到最大面積
一入園看到的島嶼叫「島中島」
過廟美景即映入眼簾
原來的紅磚小路(內灣陸橋棧道)不知為何封閉?可惜不能到對岸
這個站在上面的人手比:繼續向前走,大概後面還有更好看的風景
開始欣賞大自然在和平島的鬼斧神工
巨大的「紗帽石」,很顯著的地標
海蝕溝
千疊敷和大豆腐岩是和平島的特色,它們都是「節理」的傑作。節理在不同時間,因不同的海水侵蝕程度,便會造出不一樣的海蝕地形。它們的形成過程如下
1.裂出節理:
岩石因造山運動的擠壓,破裂出許多幾近垂直的「節理」,是岩石較脆弱的地方。
2.切出千疊敷:
海水沿著這些脆弱的節理往下侵蝕切割,初期切得很淺,石塊並沒有被切穿,因此形成平鋪狀的「千疊敷」
3.深切成豆腐岩:
海水繼續往下切割,岩石就會形成明顯塊狀的「豆腐岩」來。
雖然是颱風前夕,仍然遊人如織
颱風來襲時特有的驚濤拍岸
U形海蝕平台
環山步道,不長,當然要走,欣賞特殊的海蝕景觀
千疊敷
從上面俯視「千疊敷」最清楚,千疊敷的豆腐岩地形,為岩石常年受海潮侵蝕,變成一塊塊方形的岩石,遠望活像一片片梯田林立散佈,日治時代日本人見它有如平鋪著的「千張榻榻米」而名之。
觀景涼亭一定要上去,
眺望海岸
垃圾谷
各種海蝕地形景觀
萬人堆
萬人堆位於和平島北端的岩岸,因常年受海蝕風化而形成許多奇石,貌似浴池、花瓣、梳妝台等。但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一顆顆人頭似的黃褐色岩石,像萬人鑽動般立在海蝕平台上,因此贏得『萬人堆』之稱號。
這個卡通歐吉桑很面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誰;又是一個,官員、地方首長,利用公帑替自己打知名度的典型例子,令人搖頭
許多人不怕颱風來襲,仍然來「九孔窖仔游泳池」玩水
這座海水游泳池,是由九孔養殖池改建而成,以水道導引海水入池,因此池中常可見到小魚兒在身旁一同悠遊,遊客可以享受在天然海域戲水的樂趣,又可避免礁岩旁暗流的危險。海水游泳池旁就是兒童戲水池,很適合全家同樂。
夜幕低垂,上三高打網球去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